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长聘教轨助理教授杨彦祥与合作者在人机交互领域权威期刊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发表题为“The Curvilinear Effects of Relative Positions in Smartphone App Leaderboards on Physical Activity”的学术论文,揭示了游戏化核心元素“排行榜”促进运动健康的效果机制。
当前,人工智能、可穿戴式设备和智能手机APP等数字化、移动化运动健康促进手段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游戏化(指在非游戏场景中使用游戏相关元素)因其趣味性和社交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健康相关APP。作为游戏化核心元素之一,排行榜的相对位置是否、及如何影响运动健康行为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运动健康APP中的排行榜为场景,通过2个研究设计,探究排行榜相对位置对用户身体活动的影响及其潜在非线性机制。
研究1通过假设情境法(Hypothetical Scenario)模拟16种排行榜位置,并使用机器学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探究排行榜相对位置对被试者身体活动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排行榜中上(如第10、19、25和41名)及中下位置(如第47、63、69和79名),顶部(第1至4名) 和底部排名(如第85至88名,88为末位) 的被试者身体活动意图意向更高(如图1)。
图1
研究2通过现场行为学实验,进一步探究被试者在获知其排行榜中相对位置后的身体活动行为变化。研究再次发现“U形”效果:排行榜顶部(第1至2名) 和底部位置(第87至88名) 的被试者身体活动显著增加,而中间位置者(如第25名和第69名)的身体活动有轻微下降趋势(如图2)。
图2
本研究明确了游戏化核心元素排行榜对用户运动健康的具体非线性机制,阐明了排行榜相对位置对身体活动的“U形”效应。研究结果拓展了游戏化运动健康干预机制的理论基础,为优化数字运动健康干预设计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和实践启示。
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助理教授杨彦祥,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游戏化和数字体育健康管理。
论文链接:
Yang, Y., & Koenigstorfer, J. (2024). The Curvilinear Effects of Relative Positions in Smartphone App Leaderboards on Physical Activ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8532. https://doi.org/10.1016/j.chb.2024.108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