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孙麒麟:传承百年文脉 弘扬奥运精神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11日 18:37

——访国家教学名师、乒乓球国际裁判长孙麒麟教授

在中国,乒乓球被称做国球,是普及率最高的运动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到世乒赛、奥运会的屡屡夺金,乒乓球吸引了国人太多的目光,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和荣誉。

北京奥运热潮席卷全球,12月13日奥运历史上同时也是世界上首个乒乓球专用场馆———北京大学体育馆落成。12月13日至19日“好运北京”2007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及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在北大体育馆举行。

当社会聚焦于“中国脊”的民族、教育、体育、建筑等诸层含义,当大家纷纷将目光集中于乒乓健儿精湛的球技之际,我们看到的是在乒乓球实力超群的中国,不仅有一流的运动员、教练员,还有着一流的裁判员。日前,笔者采访了“好运北京”2007系列乒乓球赛的副总裁判长孙麒麟教授,试图探究国球长盛不衰的坚强后盾,并从各个角度反映出国人为北京奥运所做的充分的准备工作。

执法国际赛事,让秩序充满智慧

这是一个业余的工作,最高级别的裁判员———国际裁判长也不例外。孙麒麟教授的第一身份是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主任,而作为其业余的职业———乒乓球国际裁判,他始终着眼于如何在国际赛事上科学执法。已多次担任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以及全运会的裁判工作的他,也早早地确定了北京奥运会上的工作,他将以裁判长身份出现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乒乓球赛场上。

通过关注残疾人的方式为家门口的奥运会效力,孙麒麟视之为荣耀,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期待。

他早已进入到备战状态。

身为国际裁判长,孙麒麟接触的多是王励勤、张怡宁这样的世界一流乒乓球竞技战将。这两年,他却将视角转向关注起残疾人运动事业。在残运会上,他看到运动员将球拍绑在残缺的手臂上,或坐在轮椅上艰难的进行比赛。

“我的身心都被震撼了。”孙麒麟说,“任何一个项目中,残疾运动员们要完成规定动作、要完成比赛进程、要创造出这样的成绩都是必然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多于正常人十倍、百倍的艰辛与努力。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超越生命,超越自我,我深深被残疾人运动员大无畏的精神折服了!”

“有很多残奥运动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他们的家属每天都在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些平凡琐碎的照顾工作,还要帮助他们进行比正常人困难百倍的体育训练。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扪心自问,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残运会上的所见所感不止给孙麒麟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也使他真正明白,要想理解和感受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真谛,就必须走近残疾人,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残疾人体育运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些比赛规则也和奥运会有所不同。残疾人乒乓球比赛分站立和轮椅两大种类,形式上有单打和双打,比赛分为团体和单项赛。参加选手是脑瘫、脊髓损伤、截肢或其他运动器官残疾的运动员。比赛共设有10个级别,每个级别都设有男、女单打和团体项目。还设有不分级别的男子站姿和坐姿、女子站姿和坐姿4个项目的公开级单打比赛。残奥会的赛场对裁判工作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执法残奥会的比赛,不仅要全面掌握健全人竞赛裁判工作的普遍性和基本规律,而且还要接受特殊的培训和实战练习。

2006年8月,在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上,孙麒麟任乒乓球项目裁判长;2007年8月,亚太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在香港举行,他继续担任副总裁判长。他首先要根据赛前的水平能力测试,对每个人,每场球进行认真地考核,然后按照医学功能和运动功能程度对运动员进行分级分组;再根据抽签编排规划分成几十个小组后,要保证参赛运动员体力精力的合理分配,这是对裁判长编排艺术、执法经验、临场应变和智慧的考验。有着数十次成功的裁判经验的孙麒麟无疑能胜任这一角色。

担任国际裁判的二十多年里,孙麒麟不仅在比赛场上恪守职责,更是在场下努力钻研裁判理论、业务。“中国有一流的运动员和一流的教练员队伍,我们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裁判队伍相配。按着这个指导思想,我们一是继承和发扬前辈留下的好传统,提高中国裁判的理论知识和临场执法水平;二是紧跟国际乒联规则的变化,及时编译出来,组织裁判学习,并修订国内比赛规划,与国际规划完全一致。应该说,这十年里中国的裁判队伍和建设都有了很大发展,抽签编排水平在世界上一直领先,临场水平也普遍比较高。”

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孙麒麟参与主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乒乓球竞赛规则》,编译了《国际乒联国际裁判长手则》、《国际乒联国际竞赛官员手则》,为我国以及世界的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探索“体教结合”,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从一位出色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到国际级裁判长,从全国教学名师到领队大学生运动会连获五届“校长杯”,孙麒麟迈出人生的每一步,因为经过深思熟虑的规划而始终从容、笃定、稳健。

1974年,孙麒麟以优秀的成绩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执教。教师的职责,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在这个岗位上,孙麒麟尽心竭力。

工作的第二年,孙麒麟被任命为体育教研室副主任,不久,升任体育系副主任。1990年,他升任系主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体育系主任。1992年的正高级职称评审中,33个评委,孙麒麟以28票通过,成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体育教授。

今天,在讲台上耕耘了30余年的孙麒麟已是桃李满天下,学术上也颇有建树。而谈起这些年的工作历程,孙教授对上海交大和校领导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能够成为一名著名重点大学的体育老师,这是我一生的幸运。”

担任领导工作30年来,孙麒麟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他为本科生上课、带领研究生学习,还撰写论文、著述立说。在30年中他获奖无数、成果累累。其中“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体育课程立体化创新模式研究”2001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他被评为“首届上海市教学名师”;2004年,他又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奖和“宝钢基金”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这是“宝钢基金”设立15年来第一次将体育学科列入特等奖评选范围。2006年他又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二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007年7月16日至26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广州大学城举行,孙麒麟领队上海交大参加了乒乓球、游泳、篮球、健美操、田径等项目的比赛,共夺得13金、11银、15铜,先后打破11项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纪录,并以总分582.25分、全国高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捧得最高奖———“校长杯”。这已是孙麒麟担任系主任以来,上海交通大学连续第五次蝉联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校长杯”这一殊荣。

此外,孙麒麟教授还带队参加第9—16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共获23项世界冠军,3次当选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技术委员亚洲代表,2次当选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项目仲裁委员会委员。

作为教育部确立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首批单位之一,上海交大体育系在孙麒麟教授的带领下,在坚持“一条龙”办队的基础上积极尝试“校体”、“校企”办队的多种模式,加强三个管理———学习、训练、生活管理,实现两个目标———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通过近20年的努力,交大运动竞赛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辉煌的运动成绩,确立了全国领先地位。

热衷学科建设,构建全民健身平台

在教学与科研交融的坐标系里,孙麒麟教授把工作重点定格在发展全校体育的群众体育方向上,对此他倾心钻研,探索求新。

“1964年,清华大学提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一著名的口号。几十年来,不仅在清华,对于全国的高等学校以至社会都有广泛的影响。随着上海交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的体育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孙教授指出。

“争创全国高校一流体育”一直是上海交大体育系全系上下奋斗的目标。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体育系近年来推出了灵活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常年、持续、多样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已成为交大的特色,主要有:校运动会、体育节、“体总杯”、“新生杯”、“协会杯”、“希望杯”、“思源杯”、“巾帼杯”,以及冬季长跑、健美操与街舞大赛等多项体育竞赛;形成了“崇尚文艺,注重体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传统。

“大学体育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几万人的体育应该如何去抓,这项工作比专业体育建设更为重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体育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为了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交大先后建立了“体育科研所”、“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乒乓球国际交流中心”和“大学生体育总会”等机构。

在孙麒麟教授的不断推动下,交大的体育教学环节不断创新。在选课方面,学生可以做到“三自主”,即自主选择课程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体育系通过不断探索、改革与实践,逐步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在师资队伍、体育教学、群众体育、课余训练、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诸方面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科研与教学训练相结合”和“课程为核心,群体为基础,竞技为亮点,科研为动力”的体育课程体系,为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交大特点的体育教育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距北京奥运会的日子越来越近,孙麒麟的日程也越排越满,“最近一直在想,哈佛商学院可以把她的MBA教程传播到世界各地,清华、浙大等著名学府都在用其教程。而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目前却没有一部完整的乒乓球技术指南。接下来,我想联合一些专家把乒乓球竞技的相关知识整编成册,以惠及世界。”

面对压力,面对挑战,孙麒麟心中充满的更多是信心,是激情。“体育工作一做30年,有人问,你累不累?其实一个人的工作如果是自己所热衷的话,那么这个人将是幸福的。”从小学二年级拥有自己的第一块乒乓球拍,到体育学院的优秀学子,再成为全国教学名师、国际裁判长,直至如今依然为乒乓球事业奔波,孙麒麟感到很自豪,也很满足:“从事乒乓球运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它可以把你同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现在又和奥运联系在一起!”

《科技日报》2007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