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老交大文体活动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26日 15:54

老交大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也传入了新兴的文体项目。南洋公学设立初期,由于场地、设备、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当时体育运动只限于田径运动的少数项目。1907年改办高等实业学堂后,本校的体育运动也随之开展。辛亥革命后,则出现了一个文体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到二十年代初,除体育课外,体育运动项目有田径、足球、武术、越野赛跑、篮球、网球、棒球、游泳等。这段时期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交大的文体活动发展到高峰,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一、社团活动

老交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虽然十分繁重,但课外活动却很丰富,有国文比赛、英文演讲竞赛、各种社团组织的学术研究、参观工厂、听名人讲演等。这些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对增长学生学业知识,锻炼学生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爱国精神都十分有益。

学校对学生的课外活动也给予热情指导和支持,国文、英文竞赛主要由学校主持;工程学会及经济学会,聘教授为顾问参与计划指导。凌鸿勋校长甚至提议由徐名材、徐佩琨、周铭三位教授组成学生课外活动委员会,专门进行研究,并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制订规则。1925年3月4日,教务会议通过了《学生课外服务规则》。规则规定:(1)凡是上学期各门功课第一次大考均及格,平均分数在75分以上,操行列甲、乙等的学生,可担任学生会正副会长、评议员、对外出席代表、正副级长及各出版物总编辑等职。(2)凡上学期各门功课第一次大考均及格、操行列甲、乙等的同学,可担任学生会其他职员、各学生会、体育会、周刊社、通讯社、膳务委员会、义务学校等职务及各项运动的管理等职务。(3)学生会正会长、正评议长、膳务委员、各级正级长及刊物总编辑,均不能兼任其他职务。此外,各职员所担任的职务同时不得超过两种。(4)各学生对于同一职务之服务时间不得超过两学期。(5)学生举出之职员,仍须经校长核准。(6)学生课外服务活动有卓越成绩者,于毕业时,由学校给予名誉褒状,以示奖励。这个规则反映了学校提倡学生课外服务活动的精神,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办事的机会,使担任职务的学生不因兼职过多而妨碍学习,使成绩中下的学生可以专心功课,以求进步。

老交大文体活动异常丰富。1919年本校学生会成立,学生会是本校全体学生的组织。在学生会的领导下,南洋义务学校、赎路储金会、南洋周刊社、南洋通讯社、南洋歌社、南洋学会、工程学会、经济学会、学术研究会等社团相继成立,这些社团的成立,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长了见识。很多进步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不仅对增进学生知识、发扬进取精神、传播革命思想、锻炼学生自治及实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对引导学生们参加政治斗争,投入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到抗战前,交大的学术空气较浓。师生一道发起成立各种学术团体,如工程学会、科学社等;还通过举办较大规模的工业、铁道展览会,宣传本校科技成果,并且举行经常性的学术报告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演讲,出版各类学术刊物,开展各类中英文竞赛活动等。学生们的文体热情得到很大程度的开发与调动,有利地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

二、体育项目

1、田径

本校田径运动开展较早。针对田径运动,并没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而是根据各人爱好进行锻炼和训练,到了开运动会时,田径则是主要的参赛项目,也是广大田径爱好者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1898年,老交大第一次举办运动会,比1910年青年会举办的第一次全国运动会早12年。因此,本校成为我国最早举办的体育会。在当时的上海,人们还不了解“运动会”三字的含义。因此当年运动会举办之日盛况空常,许多居住在周围的市民甚至远道而来的人们都带着好奇、惊喜的心情观看此次运动会,运动场地被民众围得水泄不通,他们都争先恐后想了解这一新鲜事物,从此之后,体育在老交大的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2、体操

老交大的体操包括普通操和兵操。南洋公学初期,体操就列入正课,每周3—4小时。师范班以及后来的特班因功课较重,取消体操,只在中院、小学开设。1906年改办成高等实业学堂后,曾一度在专科恢复,后来又裁减。辛亥革命之后,北京教育部把“军国民教育”定为教育宗旨的内容之一,体操的内容也改为以兵操为主,并轮流去苏州的打靶场进行实弹练习。当时,传统的思想仍把学生看成是文弱书生,而本校学生却荷枪实弹列队往返于苏沪,校外人士见了大有开风气之感。1924年,沈同一先生曾率领第一团的林文奎、吴达元两同学前往丹麦参加了万国童子军比赛。

3、技击

我校技击运动发迹于1910年,是我国开展武术运动最早的学校。1911年春,一位外籍教师在试验机器机车时,轮转如飞。这时,附中学生向绍洪以臂一挡,车轮立即停止,一时间扬名全校。原来这个学生精通南拳,因而得其力。唐文治校长闻知后,即请他担任技击教练。初期,技击班数十来人,这是本校有组织的技击运动的开始。不久,因学习繁重,向绍洪辞职,另请上海精武体育会拳师为本校教师。

本校技击部正式成立于1912年。1915年起,技击运动列入本校运动会项目之中,为运动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校史档案记载:每 年运动会上,徐汇道上,车水马龙,有专来观赏技击者。1917年20周年校庆时,技击表演尤其出色。此后,本校的技击受到上海人士的赞扬,各单位团体常有来校邀请外出表演。1922年应沪江大学化装演讲团的邀请,赴无锡表演。校友陆定一也是当年的技击爱好者,赴无锡表演时,陆定一参加了三个项目,是表演节目最多者之一。

4、足球

本校足球运动开展较早。1903年首次与圣约翰大学球队比赛,结果失利。1904年与圣约翰大学再次较量,本校再次失败。两次失利,引起了学校对足球运动的重视,成立了足球部,加强了足球队的训练和建设。此后的两年,本校爱好足球运动的学生大有增加,球队中的新秀也崭露头角,足球队的水平大有提高。1908年本校再与老对手圣约翰大学进行交锋时,连攻六球,获得胜利。1913年体育联合会发起六大学足球联赛。本校以4比1挫败圣约翰大学,接着又战胜东吴大学足球队,荣获首届六大学足球赛锦标。在此后的五次比赛中,本校共夺四次锦标,是本校足球史上的光荣一页。本校足球队还利用寒暑假出征武汉、北京、天津等,与其足球队展开较量,都取得胜利。至此,本校足球运动已进入一个兴盛时代。在二十年代的八大学足球联赛中,本校足球队也屡有建树。

5、篮球

1916年,本校设立篮球队。同年12月与青年会首次比赛,以17比21受挫。此后,队员练习更加努力,球艺逐渐进步。第二年,六大学体育联合会举行篮球锦标赛时,打败圣约翰大学力挫东吴大学,夺得锦标。青年会闻讯,前来挑战,本校球队奋勇应战,比赛中连连得分,以51比10大胜青年会球队。1918年请美籍菊克兼任本校篮球教练,队员的球艺不断提高。同年3月,三战青年会篮球队,本校再次告捷,充分体现了本校篮球队的实力。

6、棒球

1915年夏,美籍体育教员莫礼逊来校任教,组织了棒球队。经过三个星期的练习,与沪江大学进行了首次比赛,旗开得胜,棒球爱好者信心大增。1916年再胜沪江和约翰。1917年六大学棒球锦标赛中,本校连胜沪江、圣约翰、金陵各校。1920年举行的远东运动会,本校黄文建等十来名学生被选为我国棒球队代表。此后,本校的棒球运动,人才辈出,久盛不衰。

三、文体活动蓬勃发展的原因

1915年前后,本校成立了体育会,下设足球、技击、越野赛跑、篮球、棒球、网球、游泳、童子军等八个部,同时组织了各项运动的校代表队。学校还提倡晨操,实行强迫运动,开展校际比赛和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广大学生都热爱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制有较大提高。

1、校长的重视

这一时期,本校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是与唐文治校长的重视分不开的。他亲自主管体育,并对各运动队都关切入微,从改善伙食,到赛前运动员集中就寝等都要过问。凡在本校举行的校际比赛,唐校长总要亲临现场观赛。在他双目已近失明时,对校运动队比赛的情况仍很关心。如圣约翰等队来校比赛足球,他就嘱咐学生及时向他报告比赛情况。

交大历史上,重视文体的校长还有叶恭绰、张铸及凌鸿勋,他们都继承了本校重视文体的优良传统,大力提倡文体活动的发展。张铸校长甚至以身作则,与学生一起活动,隆冬季节也不例外。他曾说过:“学生在校时代,倘能用功求学,留心体育,有高尚的思想,活泼的精神,就是一个好学生。”1930年9月,校长黎照寰为加强体育向全校发出布告,重申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方针,并提出“嗣后对于校际锦标、普及运动,双方并重”,要求学生“争自濯磨,勤于练习,持以毅力,葆以恒心”。可见,老交大发展历程中,校长们重视体育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推广文体普及运动成效显著

1920年本校成立了以学生为主的体育会,其宗旨是“为发展全校同学体育事业,管理各项运动事务及他校比赛事宜,接洽一切。”校方也同时成立了体育委员会,对学生体育活动进行监督,并请体育教授进行具体指导。体育会成立后,购置了铁球、足球等各种体育用品,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创造了条件。

为了使体育运动在全校普及,1923年学校规定新章,每年向学生收体育费4元,以购置体育用具,并恢复晨操制度。规定“星期一、三、五,大、中学一、二年级上操,星期二、四、六,大、中学三、四年级上操,惟有各球队、技击部及田径赛运动员免操”。1925年3月,两次教务会议讨论了加强体育课的问题,最后通过议案,规定“每个学生于一星期内须习体操2小时,中学各级及大学一、二年级由学校规定时间,大学三、四年级可自行练习。”

1930年代,交大体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普及运动逐年有所进步。虽然功课繁重,但是广大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日趋浓厚。根据1936年统计,各级学生参加比赛者约占75%,连同课外能经常自由参加运动者,总数约在85%以上,在校际比赛中也获得较好成绩。

3、学校对体育课要求严格

1921年学校改组以来,学校规定“体育与德育、智育并重”,“本校毕业生纵学行兼优,必以体育健全为合格”,“体育不及格时,虽其他课目及格不得毕业。”为此,1921年11月,学校向学生发出通告,要求全校学生“嗣后于运动一事,务各按时练习,始终毋稍懈怠,俾可锻炼贞固不挠之身体,自强不息之精神,勉为本校合格全才,世界优良分子。”由于学校当局对体育的重视和倡导,本校的体育成绩优异。当时开展的体育活动内容广泛,种类也很多,有体操、童子军、游泳、拳术、田径及足球等。

1930年代,老交大体育的目标是“造成健全的个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之健全,则为各部之健康,全体之合作,动作之敏捷,气之旺盛”;二是“精神的健全,则须有明晰之头脑,与灵快之心机,有强直之精神,能危难不遑,威武不屈,实事求是,能屈能伸,既能胜亦能败。更须有精进不已之精神,只知有前进,不知有后退”。三是对于社会,则应具有“大公无私,以团体胜败,为个人之胜败”。“重公德,能团结,牺牲个人,为公众服务。”这一时期学校先后开设的体育科目有:(1)普通体育课,二年级全体学生必修,每周2小时。(2)女生运动课,每周2小时。(3)晨操班,每周3小时。(4)健身班,每周3小时。(5)游泳班,每周3小时。(6)技击,每周5小时。

体育竞赛的方式有联赛、初级赛、级际赛、院级赛、全校赛和校际赛。其中,特别注重于开展群众性比较强的级际赛与院级赛。院级赛以院为单位,也采用总锦标制,一年评奖一次。比赛项目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各种球类和田径赛,另一方面是体能测验。体能测验分两学期举行,每学年评奖一次,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由学校统一规定测验项目和评分标准,它既是比赛项目,也是学生体育成绩考核项目。

4、学校开展强迫运动

因为某些学生不爱运动,但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以利于更好的学习,1915年起,学校开展体育强迫运动。要求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必须参加技击、童子军、乐队三项活动中之一项,其目的是使那些不爱好活动的文静学生都能参加课外活动,以利身心健康。强迫运动的主要对象是附中和小学学生。这一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学生觉察到了体育运动的魅力,由此转为喜爱体育的学生人数不在少数。

解放前老交大的文体活动之发达与丰富,反映了老交大学习西方教育体制,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的不争事实。文体活动蓬勃发展,一方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藉此焕起学生们的热情,激励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老交大优良的办学传统之一,即提高学生体质,为更好的投入学习,投入国家、民族的建设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这个光荣传统一直发扬至今,也必将薪火相传,成为交大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