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体育系党总支:凝心聚力创建一流体育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23日 22:40

提高师生健康 促进工作水平

[编者按]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值此内外发展契机交汇之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校党建工作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新闻网特推出“党建风采巡礼”专栏,展示各院系、直属单位、附属医院在党建工作中的成绩和风采。

——1899年冬,南洋公学召开了第一届校运会,比全国性运动会早了12年,可以说是全国最早的运动会。1922年,孙中山先生为学校题词“强国强种”,使“崇文尚武”的体育精神更加深入交大每一个师生的心中。时至今日,学校已经召开了45届校运会,校园体育氛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983年,学校试招高水平运动员,率先在全国开创了“体教结合”的先河,1985年上海交大成为第一批教育部批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之一,紧紧围绕“体教结合”的指导思想,打造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交大连续六次捧得“校长杯”,稳居全国普通高校前列,打造了一张靓丽的体育名片。

——1986年,学校正式批准建立体育系,在短短28年的发展历程中,体育系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大学体育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体育系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集体,体育系在全国本科学科综合评估中排名17,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名。

——2014年10月18日,随着“上海交大致远游泳健身馆”的竣工与开放,标志学校加快建设与一流大学相匹配的场馆设施,随着光明体育场的修缮,南区体育场的改造,南洋足球公园的使用,即将修缮完成的南区体育馆、多片室外篮、排球场、网球场以及为一些场地加装灯光等还有徐汇校区老体育馆、体育场列入修缮保护计划,到建校120周年之际,全新的体育场馆设施必将为师生的健康与健身保驾护航。

118年来,交大体育形成了“强国强身、崇尚文化、注重体育,健康向上”的传统,近年来,体育系确立了建立一流大学体育的目标,形成了“课程为核心,群体为基础,竞技为亮点,科研为动力”的体育建设体系,为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交大特点的体育教育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目前,体育系共有师生党员59名,设有4个党支部。通过以全面提升师生的体质健康为第一要务,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体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高水平运动队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学校交叉学科的比较优势推进体育学科的上水平、求发展。体育系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的公共体育课,通选课、体育类通识核心课以及研究生体育课的教学服务,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积极与校工会合作,派遣多名交大体育健身指导员,极大地带动了校教工体育协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健康;不断完善学生体育总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特别是近年来在体育系总支的努力下,使校园体育场馆设施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逐步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健身锻炼的场所。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提高师生体质健康水平

对于体育系的发展,学校始终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关心,近年来,曾多次为体育系的发展问诊把脉,明确定位。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科研与教学训练相结合”,坚持“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力度,学校在本科生一、二年级必修课的基础上,还开设了本科生三、四年级的通选课,研究生的指定选修课、体育兴趣班等,形成了面向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留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多元化体育课程结构,共开设娱乐体育、球类运动、艺术类、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理论及其他共六大门类40余项课程。2013年,在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体育》的基础上,《乒乓球》、《野外生存》、《篮球》、《瑜伽》4项再次获得上海市精品立项;2013年,体育系第5次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集体,孙麒麟教授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见;2014年,《优秀运动员学生全面培养及转型发展的探索和实践》项目获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体育仅有六项)。

第45届校运会

国乒交大行

1986年,校学生体育总会成立,成为我国率先进行体育社团建设的高校,极大地发展和推动了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在校学生体育总会的建设下,校园体育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目前,校学生体育总会共有36个体育类社团,形成了“新生杯”、“体总杯”、“希望杯”等传统品牌赛事,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学生参与率达到了80%以上。同时,自2008年以来,积极响应“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政策,以学生体育总会的社团(协会)为主体,每年都有20多支队伍参与全国、上海市阳光大联赛的比赛,共获得一等奖120余项。2014年第十五届上海市运动会上足球、棒球、篮球等均获佳绩。2013年,大型活动《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国乒交大行》举办,令交大学子一睹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风采,积极将体育回归教育。

2011年为进一步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增强交大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体育系决定陆续引进多名具有人体科学专业的教师,并成立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每年均给出交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为交大教师提供体质测试和运动处方。学校“985三期”给予了专项经费支持。2014年,为加大体质健康监测和运动干预的力度,引进讲席教授——芬兰费韦屈莱斯大学程蜀琳教授,建设“运动健康工程中心”,并以此为契机,利用学校交叉学科的比较优势,为体育系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以期成为提高师生的体质健康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不断磨砺高水平运动队,打造交大体育品牌

早在南洋公学时期,学校就成立了技击部等多个体育社团,并在全国和沪上享有广泛的声誉。自1911年开始,在唐文治校长等校领导的重视下,陆续成立了足球队、游泳队、篮球队,并屡获佳绩。校足球队每年都会与上海当时的圣约翰大学进行对抗赛,全校师生都会为足球队加油,成为沪上的一段佳话。解放以来,校篮球队更是成为中国甲级赛场上唯一一支高校篮球队。1983年,交大率先进行了“体教结合”的尝试,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并与1985年成为第一批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确立了篮球、乒乓球、游泳、赛艇、网球、田径、健美操等七个高水平运动项目。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体育系与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共同培养,先后吸引了乐靖宜、蒋丞稷、刘国梁、姚明、徐莉佳、潘晓婷、丁俊晖等知名体育明星就读。

近年来,体育系认真研究当前高校学生高水平竞赛的发展趋势,居安思危,合理布局,在发扬传统和优势项目的原则下,将七个高水平项目合理分为重点建设项目、一般建设项目和特色建设项目。在进行招生时,严格遵守招生纪律,严把招生关,使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步入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100多枚金牌的优异成绩。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上,交大连续第六次捧得“校长杯”,2014年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勇夺团体总分和奖牌总数第二名,位列上海市普通高校第一。同时,学校还组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在多项世界性和国际性赛事中摘金夺银,如201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乒乓球团体冠军,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团体冠军等,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第三届中美大学生体育文化周

交大男篮活跃在赛场上

2013年,上海交大力克众多高校成为教育部大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的主席单位,认真组织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等赛事,组织大学生篮球冬令营和夏令营,进一步净化了大学生篮球赛场,有力推进了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2012年、2013年、2014年,上海交大出色地完成了中美大学生体育外交活动——三届中美大学生体育文化周,获得国务院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凝心聚力,建设一流大学体育场馆与设施

近年来,在体育系党总支的领导下,体育系党政凝心聚力,针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陈旧、面积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与师生锻炼要求的现状,积极改善与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全面排摸作为主体的闵行校区的场地情况,在学校的支持下,点面结合,陆续加快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步伐。

致远游泳健身馆

2013年,经过精心选址,南洋足球公园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2014年8月南区体育场修缮完成,一流的草坪获得学生、尤其是在此军训的学生的交口称赞;2014年10月18日,历经2年时间,体育系受到广大师生瞩目的“上海交大致远游泳健身馆”正式竣工并投入运营,一举成为了交大师生游泳、健身的好去处,受到了校内外广泛的赞誉。2014年11月,光明体育场修缮一新,成功接受了第45届校运会的检阅,显著改善了体育系教师的办公和教学条件,为体育系的战略转移奠定了基础和条件。更为难得的是,无论是新建的场馆设施还是修缮的场馆设施,在其管理模式上、决策机制上都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目前,南区体育馆、棒球场、光体篮球场、排球场的翻新以及3片球场的加装灯光等的建设正在进行,徐汇校区老体育馆、体育场已经排进修缮计划,这必将使交大体育场馆设施的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教学、群体、竞赛的需要,日益满足锻炼的需要,面向即将到来的建校120周年,在学校的支持下,体育系戮力同心,只争朝夕,向建设与一流大学的体育场馆设施的目标迈进。

体育系党总支以“创先争优”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党员干部带头,充分发挥总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带动体育系全体教职工,积极破解体育系发展的瓶颈问题,增强体育系教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在继承学校优良的体育传统基础上,在建设大爱校园的过程中,以切实提高交大师生体质健康为己任,以繁荣交大校园体育文化为目标,以打造交大竞技体育名片为特色,在国家体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推进体育产业的潮流中,昂首阔步,奋勇争先,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体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